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魂繫彼岸的此岸敘事:論當代中國作家與作品

魂繫彼岸的此岸敘事:論當代中國作家與作品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3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程德培
  如同小說是無法說出真情的一樣,批評何謂也是永遠說不清的。
  真理比小說更奇怪,生活比小說更加超現實,而批評呢?
  處於小說和理論的中間,生於創作和文學史的夾縫中。

  批評是一種實踐,問題是此類實踐目前正陷於不屑眼神的重圍之中,批評還是帶有偏見的實踐,謙虛者自可以小心傲慢,但偏見總是注定的。這也是為什麼伽達默爾寫道:「一切釋義都是一邊倒的。」羅蘭.巴特在辯論中說,沒有釋義是「單純的」。含義的語境是批評家的必需,也是其產生偏見的根源。在語境之中獲得,也在語境之中失去,這大概是批評家的宿命。

  本書以作家論、作品論及對談錄三部分呈現,以作者程德培其獨特的觀點及筆觸細膩中肯地評析中國當代知名作家及其作品,其作家包括遲子建、劉恆、呂志清、方方、張旻、葛水平、須一瓜、孫甘露、魯敏、金仁順、戴來、楊少衡、鐵凝、劉震雲、王安憶、盛可以、吳玄、葉彌、陳善壎、麥家、韓少功等二十多位作家;引領讀者進入作者所創造的瑰麗、夢幻、暗黑的多重世界。程德培並以對談方式與張新穎、白亮、陳村及吳亮探討當代文學的問題、新時期文學評論,以及80年代文學作品的變遷、差異與批評。

作者簡介

程德培 

  1951年生於上海,廣東中山人。

  自1978年始從事文學評論和研究工作,發表論文及批評文字200萬字。著有《小說家的世界》、《小說本體思考錄》、《三十三位小說家》、《當代小說藝術論》,編選並評述《探索小說集》、《新小說在1985》《新聞小說’86》等。

  曾獲首屆、第二屆「上海文學評論獎」,第一屆「上海市文學作品獎」,首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表彰獎」,第三屆《作家》獎等。

 

目錄

作家論
一、魂繫彼岸的此岸敘事——論遲子建的小說
二、地獄與天堂背後的多副面孔——對劉恆二十年前舊文本的新閱讀
三、難以言說的言說——二○○九年的呂志清小說
四、方的就是方的——論方方小說的敘事鋒芒
五、冒犯的悖論——關於張旻小說的文本脈絡
六、當敘事遭遇詩——葛水平小說長短論
七、正視斜視審視凝視——須一瓜的敘事之鏡
八、對白天來說,黑夜很可能是它的一束光照——由孫甘露引發對先鋒小說的思考
九、距離與欲望的「關係學」——魯敏小說的敘事支柱
十、甜蜜的「懷疑論者」——金仁順的七個短篇
十一、「熟悉」與「陌生」的對峙——戴來的三個短篇及其他
十二、置身波瀾不驚的詭祕心跡——評楊少衡小說的講述策略
十三、「鏡子」裡外都是「鏡子」——鐵凝小說論

作品論
一、我們誰也管不住說話這張嘴——評劉震雲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
二、消費主義的流放之地——評王安憶近作《月色撩人》及其他
三、一個「亂」字竟如此了得——評盛可以小說《道德頌》
四、陌生人的鏡子哲學——讀吳玄長篇小說《陌生人》
五、「水邊的兩塊石頭」——讀葉彌短篇小說《「崔記」火車》
六、夢幻與現實——讀陳善壎短篇小說《大老闆阿其》
七、記憶是一種忘記的形式——讀麥家短篇小說《漢泉耶穌》
八、風度的含義——讀鐵凝短篇小說《風度》
九、隱喻之旅——讀楊少衡短篇小說《輪盤賭》
十、「偏執」的藝術——讀韓少功短篇小說《生氣》
十一、《也許》的也許——讀盛可以短篇小說《也許》
十二、讀後ABCD——《上海文學》小說讀札一至六

談話錄
一、當代文學的問題在哪裡∕程德培、張新穎
二、記憶.閱讀.方法∕程德培.白亮——程德培與新時期文學批評
三、八○年代:文學.歲月.人∕程德培、吳亮、陳村
四、八○年代:歲月.作品.變遷∕程德培、吳亮、陳村
五、八○年代:差異.批評.碎片∕程德培、吳亮、陳村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33395
  •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7 x 23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難以言說的言說─二○○九年的呂志清小說

不清楚批評業的專家學者是如何評說呂志清的小說。是無法認同還是不屑一顧,是無法言說還是無需言說?問了一些熟悉行情的朋友,依然是不甚了了。二○○九年的《鍾山》雜誌試圖打破僵局,不僅一年之中兩次頭條發表呂志清的小說,而且執行主編賈夢瑋親自執行並請人操刀,連續在《小說評論》上發表推薦文章。今年,呂志清總共發表三個中篇,除了《鍾山》上的以外,還有就是發表在《山花》上的《蛇蹤》。粗略地統計一下,這些年發表呂志清小說最勤快的,非《山花》雜誌莫屬。即便如此,在評價上依然是沉默。文章寫完時,見到《山花》雜誌二○○九年十二期上發表的饒向陽的評論文章:《哲性的拷問與詩性的解答─呂志清創作瑣論》。也不清楚有多少人閱讀或喜歡閱讀呂志清的小說,我的估計不會太多。如同呂志清本人也不怎麼閱讀中國小說一樣,都是一種拒絕對方的不期而遇。呂志清曾在一篇關於《老五》的創作談中說:「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基本不太看中國的當代作品。」(見《中篇小說選刊》二○○七年第六期)

這樣一種作品與閱讀、小說與批評間不明不白的關係,很像今年呂志清小說的所有開頭:

禹斌覺得,他和章彥的關係似乎一直都有點古怪:同學不像同學,戀人不像戀人。究竟算是怎麼一回事,他似乎一直也沒怎麼明白。 ─《一九三七年的情節劇》

小馮和小奚屬於那種「閃婚」族,與小布希和蘿拉的情況一樣,相識三個月就結了婚。 ─《蛇蹤》

何莉莉每週有三個晚上去臧醫生那裡。週一、週三、週五。何莉莉下了班就直接去臧醫生家。現在,何莉莉仍然管臧醫生叫臧醫生,但他們之間已不再是心理醫生和救助者的關係了,而是一種新型的關係…… ─《黑暗中的帽子》

三部小說三個開頭:設問、肯定、陳述中的轉變,講的都是人與人的關係。問題在於,人與人的關係是無處不在的東西,並不只是在我們探討它的時候才會存在。當呂志清以其假定的敘事方式探討這樣或那樣的關係時,究竟是拒絕了無處不在的直觀世界,還是進入了一種與直觀世界相類似的無限的不確定性之中?批評作為探討的探討很容易地進入了無法言說,難以抉擇的困境之中。認同是進入角色的方式,而關於認同的認同很可能也是退出角色的方式。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混合性的角色,這些角色表面上能滿足我們的認知欲望,實則與我們的認知欲望相對立。需要認清的是,生活很可能不再是身體力行的運動場所,更多形態的日常生活往往發生在翻閱報刊雜誌打開電視之際,在電腦前隨意瀏覽、和陌生人隨意聊天之中。當我們竭力地去獲取這個世界的有關信息,而作為信息的世界已經順利誕生了。只要你有思辨的頭腦,只要你有發問的能力,而想像呢,很可能是尾隨其後的東西。激進的現代派曾試圖抹平藝術和生活的差別。現在看來,生活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讀呂志清的小說,我們彷彿坐落於書齋之中,沉陷於思辨的困境,同時又沉迷於一套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敘事圈套,難以自拔。這些符號化的世界很明確是內心和隱喻性的,但也被表現為具有頑強的物質性─那空洞而又無處不在的「關係」。我的身分處於別人的保管之中,儘管這個別人是由他們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組成,儘管這種保管永遠不會安全。我的自我監護人正是他人,正如梅洛龐蒂所說的「我從他人那裡借來了我自己」(〔法〕莫里斯‧梅洛龐蒂《符號》,商務印書館二○○三年九月版)。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