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中國現代史料拾遺(全二冊)

中國現代史料拾遺(全二冊)

  • 定價:1455
  • 優惠價:9131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23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輯,第一輯:辛亥革命至湯山事件;第二輯:日軍侵占瀋陽至日本投降;第三輯抗戰勝利至退守臺灣。近代史實一一闡述,鉅細靡遺,為治史者必備之重要史料。

本書特色

  1.本書輯自辛亥革命至國民黨政府軍退守臺灣一甲子歷史。
  2.將徵華民國近代史實一一闡述,鉅細靡遺,為治史者必備之重要史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桂崇基(1901-1990年)


  江西貴溪人。早年留學美國,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國立中央大學(後改名南京大學)校長﹑國民政府的考試院副院長。1949年到臺任臺灣私立東吳大學校長。
 

目錄

第一輯  辛亥革命,湯山事件
一、秘密會社與辛亥革命
二、九江、南昌相繼光復
三、廣東光復經過
四、張謇與清廷退位關係
五、中山先生讓位於袁之原因
六、汪精衛與袁世凱
七、陶成章被殺
八、何成濬屏障義軍
九、胡漢民主張公文平實簡易
十、癸丑討袁之役
十一、 袁世凱利用朱芾煌
十二、 民元唐內閣會而不譯
十三、 陳英士與楮輔成
十四、 中國首都究設在什麼地方
十五、 李烈鈞殺洪幫
十六、 湖口倒袁之役
十七、 護國軍名稱之由來
十八、 兩粵通電討袁之經過
十九、 袁世凱稱帝係受英使慫恿之說
二十、 吳秩暉統一全國讀者
二十一、 共產黨與陳炯明
二十二、 胡漢民與李烈鈞
二十三、 胡漢民論孫中山、陳炯明
二十四、 陳炯明為北伐事覆李烈鈞電
二十五、 主張參戰之內幕
二十六、 進步黨主張與現勢力結合
二十七、 研究系反對恢復國會
二十八、 西原借款
二十九、 段祺瑞出買路錢
三十、 段、張助馮倒戈經費
三十一、 段祺瑞賣國鐵證
三十二、 徐樹錚入外蒙
三十三、 段祺瑞究為何如人
三十四、 陸榮廷、張作霖英雄本色
三十五、 馮部進故宮,連盜帶偷
三十六、 段祺瑞討伐張勳共用一百五十萬
三十七、 孫段張三角同盟
三十八、 馮玉祥倒戈之原因
三十九、 段執政逃走
四十、 馮玉祥首都革命
四十一、 「首都革命」全功盡棄
四十二、 張作霖建築打通路
四十三、 張作霖意外獲得一批軍火
四十四、 顧維鈞與王正廷之芥蒂
四十五、 對俄談判終無成
四十六、 德國通貨膨脹對地主與工業家有利
四十七、 馮玉祥部隊在北洋時代之擴充
四十八、 張作霖臧否當時人物
四十九、 蘇俄軍援馮玉祥究多少
五十、 郭松齡倒戈內幕
五十一、 再論郭松齡倒戈
五十二、 郭松齡表面擁護張學良
五十三、 張氏父子兩度想收回中東路
五十四、 張作霖是一個真正愛國的人
五十五、 張作霖氣度恢宏
五十六、 張作霖犒賞日軍
五十七、 日本關東軍走內線
五十八、 徐樹錚去奉天究為何事?
五十九、 盛世才發跡新疆
六十、 李烈鈞之韜略
六十一、 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之意甚堅
六十二、 中山先生必會限制中共活動
六十三、 台灣同胞對中山先生之崇敬
六十四、 國、共兩黨大打出手
六十五、 譚平山做國民黨部長,辦共黨的事
六十六、 蒲哈林對國民黨之看法
六十七、 鮑羅廷對國民黨幾位人物之批評
六十八、 黃埔軍校初期之情形
六十九、 汪精衛早蓄異謀
七十、 中山先生容共之另一原因
七十一、 共黨分化西山會議派
七十二、 中共內部有人主張國共分家
七十三、 張作霖以部屬待顧維鈞
七十四、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之經過
七十五、 張作霖重用俘將
七十六、 搜查蘇俄使館
七十七、 中國傳統社會教育
七十八、 蘇俄言行不一
七十九、 中共經費由蘇俄供應
八十、 中山先生欲聯英
八十一、 孫、越聯合宣言
八十二、 蔣氏赴俄考察
八十三、 蔣氏早知蘇俄野心
八十四、 知識份子傾向社會主義
八十五、 越飛以蘇俄政府代表身份簽署孫、越宣言
八十六、 馬林究有幾個化名
八十七、 威金斯基與馬林
八十八、 馬林究來中國幾次
八十九、 馬林攜回國際共產訓令
九十、 鮑羅廷未來華前之活動
九十一、 威金斯基在華播種工作
九十二、 中山先生為何容共
九十三、 中山先生對馬林一席話
 
第二輯  日軍侵佔瀋陽,日本投降
一、日軍如何佔領瀋陽
二、日本掀起侵華序幕
三、張學良入關,何以日本未即侵佔東三省
四、九一八前土肥原已提警告
五、孫科在滬組織中央委員會駐滬辦事處
六、胡漢民主張直接交涉
七、犬養毅主張中國南北分治
八、十九路軍砲兵裝備薄弱
九、十九路軍與第五軍共同抗敵
十、共黨在江西時期
十一、 馬占山嫩江橋戰役
十二、 新生活運動之一面
十三、 楊永泰一榻橫陳
十四、 瞿秋白備生擒始末
十五、 胡宗南與共軍之戰
十六、 陳立夫與俄使接觸
十七、 陳立夫欲聯俄抗日
十八、 陳立夫化名去歐
十九、 方志敏如何被俘
二十、 孫內閣面臨兩大難題
二十一、 汪任行政院長只有保人之權
二十二、 十九路軍與共黨
二十三、 福州起事後與共黨互派代表
二十四、 胡漢民反對閩變
二十五、 閩變兒戲一場
二十六、 吳佩孚與賽金花
二十七、 吳佩孚欲聯絡廣東
二十八、 滕傑青雲直上
二十九、 武有復興社,文有革命同志同盟
三十、 力行社與復興社之實際行動
三十一、 統一有如鋼鐵般堅固
三十二、 刺汪案之真相
三十三、 宋慶齡反政府
三十四、 毛澤東與張國燾
三十五、 周恩來致陳果夫、陳立夫信
三十六、 高宗武與汪精衛之關係
三十七、 納粹德國援華建軍
三十八、 楊永泰為何人所殺
三十九、 戴笠一頁辛酸史
四十、 上了義大利的大當
四十一、 陳濟棠在廣東之建設
四十二、 劉湘、陳濟棠注重建設
四十三、 陳濟棠軟禁余漢謀
四十四、 張學良、唐智生、朱培德等人均以鉅款託宋子文作生意
四十五、 陳立夫想拉胡漢民晉京
四十六、 蔣氏堅邀胡漢民再進南京
四十七、 胡允再入南京之經過
四十八、 胡、汪負空名
四十九、 胡漢民對晉京事允考慮
五十、 汪精衛真會演戲
五十一、 李文範與胡漢民
五十二、 東北軍圖謀殺害何應欽
五十三、 陳濟棠稱軍之內幕
五十四、 不戰而屈人之兵
五十五、 廣西就範
五十六、 李宗仁先去,白崇禧後來
五十七、 青白團
五十八、 鄒魯拆西南的台
五十九、 一個共產黨的話
六十、 汪精衛與張學良交惡
六十一、 張學良好賭
六十二、 劉湘評論蔣左右人物
六十三、 閻錫山欲與蔣在軍事上爭領導權之真意
六十四、 吳忠信西北之役
六十五、 分散東北軍兵力
六十六、 孔祥熙報告政情
六十七、 塘沽協定秘密條款
六十八、 據何應欽言所謂何梅協定
六十九、 張國燾主張往新疆
七十、 國、共第一次商談
七十一、 國、共開始談判
七十二、 東北軍剿共之經過與原因
七十三、 閻錫山不歡迎別的部隊入晉
七十四、 萬耀煌嘆為氣數
七十五、 史達林反對西安事變之由來
七十六、 西安事變有利中共
七十七、 延安何時為共軍所占
七十八、 中共得到喘息機會
 
第三輯  抗戰勝利,退守台灣
一、蔣氏電邀毛澤東
二、人質之說不準確
三、毛澤東初謁蔣氏之談話
四、毛澤東上蔣委員長書及到俞之談話
五、毛澤東說話富煽動性
六、用日本戰俘
七、炸毀汪精衛墓
八、汪精衛有女
九、任援道逍遙法外
十、孫科徘徊和戰之間
十一、 張學思何時變為共黨
十二、 陳誠用人之道
十三、 胡宗南傳略有關共軍者
十四、 胡宗南最盛時期
十五、 胡宗南攻延安得而復失
十六、 胡宗南大軍並未開入川康
十七、 商組日本志願軍
十八、 憲法厄運重重
十九、 中共對憲草堅持三點
二十、 周恩來勸張君勱、張東蓀參加國府
二十一、 各黨各派與無黨無派聯合對付中共
二十二、 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之經過
二十三、 軍政部與國防部
二十四、 軍官總隊
二十五、 國軍崩潰與幣制有關
二十六、 金圓劵究為何人之主張
二十七、 熊式輝太過聰明
二十八、 賀龍曾欲歸順中央
二十九、 校場口事件
三十、 吳國禎之為人
三十一、 翁文灝措施多不當
三十二、 宋子文九億多美金用途不明
三十三、 報載宋子文貪污風波
三十四、 宋子文、孔令侃相繼為駐美人員太上皇
三十五、 國民黨失敗由於無知
三十六、 蔣氏同意何應欽任行政院長
三十七、 何應欽寫回憶錄
三十八、 司徒雷登勸蔣氏下野
三十九、 白崇禧兩次迫蔣下野
四十、 主張李主政言和
四十一、 李宗仁請蔣氏出國
四十二、 李宗仁受甘介侯擺佈
四十三、 蔣、李杭州會商
四十四、 國、共和談紀實
四十五、 王世杰為中蘇條約辯護
四十六、 張惠長談中國空軍
四十七、 重慶戰略地位
四十八、 雲南事變的責任
四十九、 羅斯福以密約大意通知我大使
五十、 馬歇爾主張麥克阿瑟來華
五十一、 安平事件
五十二、 中國移民案
五十三、 納爾遜來華調查
五十四、 美國隊華政策的轉變
五十五、 兩個中國方案
五十六、 戴、魏主張東北由五國託管
五十七、 陳立夫主張請蘇俄條停
五十八、 陳立夫論馬歇爾使華
五十九、 陳儀欲投共
六十、 陳布雷自殺之原因
六十一、 張繼被毒死之說
六十二、 閻錫山在山西之建設
六十三、 蔣廷黻在聯合國受冤氣
六十四、 陳明仁與陳誠之恩怨
六十五、 周書楷之背景
六十六、 周恩來反對停戰
六十七、 馬占山建議在東北成立騎兵剿共
六十八、 國軍在徐蚌會戰之心理狀態
六十九、 徐蚌會戰戰略錯誤
七十、 青龍集與雙堆集
七十一、 俄使館撤退廣州
七十二、 韓人补東宣案
七十三、 雷震被逮之內中原因
七十四、 葉公超與顧維鈞辭官經過
七十五、 馬彬赴俄探行情
七十六、 緬甸邊區游擊隊
七十七、 菲律賓與中共建交
七十八、 毛、周對聯合國的評估
七十九、 周恩來禍延華僑
八十、 天馬茶室事件
八十一、 臺灣二二八事件,外人有鼓動嫌疑
八十二、 Kerr主張台灣屬於美國
八十三、 日美兩國支持台獨活動
八十四、 周鴻慶案
八十五、 佐藤秘密與中共接洽
八十六、 中日斷航、復航
八十七、 費正清對台灣之意見
八十八、 胡適毀黨救國論
八十九、 蔣總統遺囑問題
九十、 美國政府撤銷承認中華民國
九十一、 卡特對台灣的殺手鐧
九十二、 中美關係新方向
九十三、 鄧小平對陳香梅之談話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324279
  • 叢書系列:中華史地叢書
  • 規格:平裝 / 105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5.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